让建材工业的绿色之路走向更远
转型升级谋求绿色发展的号角,正响彻建材工业的每一个角落。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14~2016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及工信部、住建部两部委联合发布的《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两份文件从压缩产能、推广节能减排、发展绿色建材等方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执行标准、目标和实施办法,为建材工业的转型升级鼓吹劲风,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化解产能过剩
再定冲刺目标
《方案》正文的起始之段提到了建材行业两大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水泥与平板玻璃。“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核准或备案”、“依法依规全面清理”、“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等具有强制性指导意见的频繁出现,可见政府此次化解产能过剩力度之大、决心之坚。
“淘汰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1亿吨、平板玻璃2000万重量箱”,《方案》中对化解产能过剩量化的目标和任务,更具时效性与强制性。
近年来,水泥和平板玻璃这两大产业的市场状况跌宕严峻,世界第一的产能总量看上去似乎是带给它们坚实的四肢,却也带来产能过剩和高能耗高污染的顽症,成为骨中刺与心中痛。尤其在水泥行业,到目前为止,部分水泥产能严重过剩区域,仍存在以各种名目不断上马新线的情况,尤以东北、西北地区为重,产能过剩矛盾依旧突出。
而此次《方案》的发布,进一步强调了国家在“积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方面的坚强决心。《方案》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核准或备案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依法规定全面清理违规在建和建成项目。《方案》的发布再次明确并强调了地方政府在化解区域产能过剩的具体要求,更强调了地方政府必须要有坚定的态度和执行力,为“拔刺”、“去痛”定下了阶段性的冲刺目标。
此外,《方案》还在“加快建设节能减排降碳工程”中提到,要大力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工程,运用余热余压利用,完成6亿吨熟料产能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安装脱硝设施。这更加说明,政策的导向再次强调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企业效益统筹兼顾。
发展绿色建材
注入新的动力
化解产能过剩与治理高污染是硬碰硬的较量,“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则似暖风清泉,是建材行业拔新节、开新花的良药。绿色建材让这一传统行业在转型道路上求得新机,而其落地的支撑便是绿色建筑。《方案》和《办法》这两份文件都把推广绿色建材、发展绿色建筑视为重中之重。
《方案》中“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将公益建筑、公共建筑与保障性住房“贴上”了绿色建筑的标签,政府的手将绿色建材应用于绿色建筑的链条打通抽紧,为绿色建材的落地提供突破口。
在“大力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工程”与“推进建筑节能降碳”方面,《方案》明确提出要将节能减排目标量化、将指标硬化、将措施强化,推动建材工业化解产能过剩与节能降碳,以普适性的市场平台和标准化的推广运作为建材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助推绿色建筑行动迈入新的高度。
而此次《办法》的出台,更是为了规范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更好地支撑绿色建筑发展。《办法》要求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支撑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办法》还具体指出了绿色建材的具体含义,明确了绿色建材产品的等级划分标准,指明了发展方向,成为未来构建绿色建材体系的有力支撑。
“深入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与“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材行业狠抓重点领域节能减碳的抓手,这两份文件再次强调推动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的发展应该从形式走向实质。
《2014~2016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和《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的发布如同脚印,载录建材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点滴;也如灯塔,指引建材工业转型升级的前行之路。
这条前行之路是既定的,国家深化行业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彰明较著,建材行业谋求绿色发展呼之欲出,市场的需求与渴望为这条道路的延伸注入了无限动力;这条道路也是未知的,政府的引导能否带给地方和企业落地的有效抓手,节能技术改造实施的速度能否跑赢传统产品的市场占领与环境污染的侵蚀速度,绿色建材的标准执行能否真正落地,一系列的问号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建材行业未来发展的头上。
在这场赛跑中,行业主管部门、各地政府、企业、协会、科研机构、行业媒体等各方力量绝不能懈怠。灵敏的嗅觉促使建材行业踏上了谋求转型发展的未来之路,接下来,灵活的头脑与勤劳的双手应成为跑赢落后生产,甩掉建材行业“傻大粗”帽子的利器。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14~2016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及工信部、住建部两部委联合发布的《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两份文件从压缩产能、推广节能减排、发展绿色建材等方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执行标准、目标和实施办法,为建材工业的转型升级鼓吹劲风,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化解产能过剩
再定冲刺目标
《方案》正文的起始之段提到了建材行业两大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水泥与平板玻璃。“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核准或备案”、“依法依规全面清理”、“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等具有强制性指导意见的频繁出现,可见政府此次化解产能过剩力度之大、决心之坚。
“淘汰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1亿吨、平板玻璃2000万重量箱”,《方案》中对化解产能过剩量化的目标和任务,更具时效性与强制性。
近年来,水泥和平板玻璃这两大产业的市场状况跌宕严峻,世界第一的产能总量看上去似乎是带给它们坚实的四肢,却也带来产能过剩和高能耗高污染的顽症,成为骨中刺与心中痛。尤其在水泥行业,到目前为止,部分水泥产能严重过剩区域,仍存在以各种名目不断上马新线的情况,尤以东北、西北地区为重,产能过剩矛盾依旧突出。
而此次《方案》的发布,进一步强调了国家在“积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方面的坚强决心。《方案》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核准或备案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依法规定全面清理违规在建和建成项目。《方案》的发布再次明确并强调了地方政府在化解区域产能过剩的具体要求,更强调了地方政府必须要有坚定的态度和执行力,为“拔刺”、“去痛”定下了阶段性的冲刺目标。
此外,《方案》还在“加快建设节能减排降碳工程”中提到,要大力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工程,运用余热余压利用,完成6亿吨熟料产能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安装脱硝设施。这更加说明,政策的导向再次强调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企业效益统筹兼顾。
发展绿色建材
注入新的动力
化解产能过剩与治理高污染是硬碰硬的较量,“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则似暖风清泉,是建材行业拔新节、开新花的良药。绿色建材让这一传统行业在转型道路上求得新机,而其落地的支撑便是绿色建筑。《方案》和《办法》这两份文件都把推广绿色建材、发展绿色建筑视为重中之重。
《方案》中“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将公益建筑、公共建筑与保障性住房“贴上”了绿色建筑的标签,政府的手将绿色建材应用于绿色建筑的链条打通抽紧,为绿色建材的落地提供突破口。
在“大力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工程”与“推进建筑节能降碳”方面,《方案》明确提出要将节能减排目标量化、将指标硬化、将措施强化,推动建材工业化解产能过剩与节能降碳,以普适性的市场平台和标准化的推广运作为建材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助推绿色建筑行动迈入新的高度。
而此次《办法》的出台,更是为了规范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更好地支撑绿色建筑发展。《办法》要求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支撑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办法》还具体指出了绿色建材的具体含义,明确了绿色建材产品的等级划分标准,指明了发展方向,成为未来构建绿色建材体系的有力支撑。
“深入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与“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材行业狠抓重点领域节能减碳的抓手,这两份文件再次强调推动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的发展应该从形式走向实质。
《2014~2016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和《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的发布如同脚印,载录建材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点滴;也如灯塔,指引建材工业转型升级的前行之路。
这条前行之路是既定的,国家深化行业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彰明较著,建材行业谋求绿色发展呼之欲出,市场的需求与渴望为这条道路的延伸注入了无限动力;这条道路也是未知的,政府的引导能否带给地方和企业落地的有效抓手,节能技术改造实施的速度能否跑赢传统产品的市场占领与环境污染的侵蚀速度,绿色建材的标准执行能否真正落地,一系列的问号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建材行业未来发展的头上。
在这场赛跑中,行业主管部门、各地政府、企业、协会、科研机构、行业媒体等各方力量绝不能懈怠。灵敏的嗅觉促使建材行业踏上了谋求转型发展的未来之路,接下来,灵活的头脑与勤劳的双手应成为跑赢落后生产,甩掉建材行业“傻大粗”帽子的利器。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